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专栏
  • 标????题: 三亚市司法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 索?引?号: 00823206-8/2019-00033
  •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 三亚市司法局
  • 成文日期: 2019-01-15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19-01-15
  • 主?题?词:
  • 文件状态:
  • 效力说明:

三亚市司法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 2019-01-15 15:43:00

三亚市司法局

三亚市司法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以来,在省司法厅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亚市司法局主动作为,求实创新,以“全省争先、全市有位、全面发展”为目标,依照省司法厅的全年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司法行政工作服务保障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努力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创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8年,我市司法行政系统获得多项表彰。荣获2018年度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法律援助、律师管理、服务保障三项单项业务工作荣获第一名;局基层工作指导科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局机关党委和5个律师党支部分别被市直机关工委、省司法厅党委、全国律师行业党委、省律师行业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党支部”;市普治办被省司法厅评为2018年海南省宪法知识竞赛最佳组织奖,三亚市代表队荣获2018年海南省宪法知识竞赛第一名;1名同志被司法部评为国家司法考试工作先进个人;1名人民调解员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1名同志被省司法厅评为2017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3名人民监督员被省司法厅评为2016—2017年度省级优秀人民监督员;13名同志分别被省司法厅党委、市直机关工委、全国律师行业党委省律师行业党委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5名同志获得2018年省司法厅主题征文和理论研究征文多个奖项。

一、工作基本情况

2018年,我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206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841人次,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挽回或取得经济利益2170.81万元。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4633件,调解成功4447件,调解成功率96.05%,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218万元。举办各类法治讲座150多场次,开展法治讲座320场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6万余人次,更新及新建法治宣传栏150多块,共发放法律资料和普法小物品19多万份。全市律师承办法律事务7100余件,市公证处承办各类公证事项13000余件。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978人,累计解除632人,现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370人,没有出现脱管、漏管等情况发生,无一重新犯罪。共衔接刑满释放人员319人,帮教319人,帮教率100%,落实安置270人,安置率84.6%,无特困刑释人员。全市登记在册的跟踪帮教人员1233人。

二、主要工作亮点

(一)创先争优当好树标杆的“冲锋员”,建设一支适应自贸区(港)建设需求的司法行政队伍

1.提高政治站位,“勇当先锋,做好表率”。坚持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开展了多个以“助力脱贫攻坚”、“党员普法下村”、扫黑除恶、“禁毒三年大会战”等为主题的党员活动日,自觉在全省、全市“勇当先锋,做好表率”活动中“走前列,树标杆”。组建“三亚市巾帼律师服务团”,率先在全市成立全市律师行业党总支,进一步强化律师队伍党建工作。

2.坚持能力提升,“走出去、请进来、学本领”。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机遇和挑战下,主动借助“他山之石”解决“本领恐慌”,一年来,先后组织全系统60人次赴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多个自贸区学习考察构建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国际化法律服务机构和建设模范司法所等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宪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宣讲培训,旨在培养一支与自贸区(港)建设相适应的能力强、素质高、视野宽的司法行政过硬队伍。

(二)围绕中心当好法律“服务员”,为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1.深耕法律服务,助力三亚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法治前置和先导作用,紧紧围绕我市在“三区一中心”中的战略定位,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牵头组建三亚市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和海南国际仲裁院三亚分院,借助已经进驻三亚的北京金杜、北京德恒等全球及全国知名律所在资本市场、银行金融、知识产权、金融合规、争议解决等领域全球领先的强大实力,及其“高、精、尖”法律服务人才和全球法律服务资源的优势,发挥国内一流律所的影响力和专业服务能力,为政府招商引资和三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高端法律服务。

2.当好我市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智囊团”。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指导组建8个法律服务团队全程参与本地环保立法、“棚改”、半山半岛房地产破产重整等项目。顺利推进三亚湾“阳光海岸”棚户区改造项目这一全省规模最大的国有土地棚改项目,实现了征收片区“零无理上访”的良好态势。海南惠海律师事务所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立法联系点。

3.紧跟形势拓展创新公证服务。顺利完成2018年全省小客车总量调控公证工作,积极拓展金融领域公证服务,为“阳光海岸”棚改、保障性住房抽签等民生工程提供公证服务。积极筹建全省第二家合作制公证处——凤凰公证处,将在金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洋海事等方面开辟新型公证服务领地,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一年来,全市各级法律顾问为各级政府及部门依法决策提出法律建议和意见1300条,草拟、审核各类合同近3700份,参与矛盾纠纷调处510余件,参与信访值班200余人次。

(三)普惠民生当好法律服务“供给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新需求

1.优化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2018年初,三亚市政府将“加快推进市、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列为2018年三亚市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历时半年,三亚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面积约1200㎡的中心整合了法治宣传教育、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多项法律服务功能,设置了窗口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填写区、“法治书吧”、学法宣传等候区、便民服务区、法治大讲堂等功能区多个服务功能区,引进了普法机器人、法律服务触屏、“12348”热线、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智能化服务,为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人性化、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育才司法所设立了面积约220㎡的育才生态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与市司法局的视频互通互联,并且结合育才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引入了环境资源巡回法庭。依托一村(社区)一常年法律顾问制度,各区统筹安排149个村(社区)法律顾问进驻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基本实现了市-区-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2.“1+1+1”打造村(社区)法律顾问三亚新模式。我市于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市一村(社区)一常年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市委、市政府连续在2017年、2018年将该事项纳入市委、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之一。去年,我局在总结过去近两年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打造“1+1+1”村(社区)法律顾问2.0版本,转变原来单一的1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现在的“1名法律顾问+1名法律事务联络员+1个法律顾问服务团”的新模式,即在每村(社区)指派一名熟悉村情民意的工作人员担任法律事务联络员,再将法律专家、乡贤五老、人民调解员等资源与法律顾问进行整合,组建市、区两级“法律服务团”,参与基层重大疑难的群体性、敏感性案件处理,并出具基层治理的法治建议书,实现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从无到有再到优。一年来,全市各村(居)法律顾问为村(居)委会及村(居)民开展法治讲座,以案释法、以法促调、以调促宣,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全年共提供法律意见488条,提供法律咨询3334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服务53件,开展法治讲座和法治宣传近300场,为企业开展法律服务96次,调解纠纷案件1058件。

3.以“智慧司法”协同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不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侧,主动拥抱大数据,力推“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研发具有三亚司法行政特色的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三亚市律师信息管理平台、“智慧调解”等程序,加快推进我市“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打造应急智慧、执法管理、政务管理、公共法律服务4个“一站式”综合平台。引入智能法律机器人“小鹿”,以强大的法律数据库功能解答各类常见的社会矛盾和公证咨询等服务,与厦门法信公司共同打造了“微公证”和“公证在线受理平台”,实现了可远程在线申请、资料上传、查询进度、预约办证等公证业务。

4.圆满完成省、市为民办实事法律援助任务。三亚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纳入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圆满完成受理2200件法律援助案件,提供4700人次免费法律咨询的总任务。先后印发了《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规范使用<三亚市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等5项格式文书的通知》,进一步统一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格式文书样式,并对格式文书的使用条件、对象、程序等问题作细化规定。一年来,全市已安排法律援助案件旁听45宗,回访165宗,组织在办案件抽查94宗,集中清理3000余个历年案卷。二是完善网络,质效双升。我局在全市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46个,在149个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配备150名联络员,基本搭建起了市、区、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在全省各市县中率先开展法援案件同行评估,保证法律援助质与量双提升,增强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三是以“法治扶贫”为切入点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和提高群众知晓率。与市扶贫办联合印发《三亚市脱贫攻坚法律援助实施方案》,为贫困户发放法援扶贫绿卡2356张,广泛开展绿岛法援——走进新农村”、“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等法律援助专题宣传活动。

(四)维护稳定当好法律保障“安全员”,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安定和谐

1.“枫桥经验”三亚样板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一是基层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到位”,村(居)调委会成立“有章可循”。组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出台《育才生态区专职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试行)》对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工作进行试点,出台《三亚市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事务联络员)工作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管理,与市民政局联合印发《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进一步加强村(居)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通知》,对村(居)调委会的成立程序、调委会委员的推选等工作进行规范。主动对接融入我市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和网格化管理“三位一体”新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城、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网络,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排查和有效化解。以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撑为主导的天涯区联合指挥中心管理运行机制获得了“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二是开展特色调解工作,延伸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触须。2011年以来,我局积极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设立了旅游、医疗、道路交通、物业、家事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我市成为全省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最多的地区。2018年,指导2家异地商会成立人民调解组织,依托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成立三亚市人民调解中心,聘请各行各业专家组建三亚市人民调解专家库,并进行各行业专业领域的划分,为各类矛盾纠纷“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2.创新“人民调解+X”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一是全省率先推动“公调对接”机制建立。我局指导海棠区司法局建立了全省首个公调对接机制,即在海棠区3家派出所设立调解工作室,从退休的公安、村委会干部、老党员、法律工作者中聘请了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为当地群众提供民间纠纷和治安案件调解服务,打造出三亚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范例。二是推动“商会调解”机制建立。我局与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印发了《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建立三亚市商会组织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商会组织成立调委会的程序及工作职责,先后推动潮汕商会、四川商会三亚分会成立调委会,成为全省较早推动商会调解组织的地区。三是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将人民调解员、公益律师和调解专家派驻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在市中院成立“律师和人民调解员调解服务团”,在市城郊法院成立全省首个律师品牌调解工作室,让律师参与到诉前调解当中,提供咨询答疑、诉讼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市城郊法院品牌律师工作室被誉为“法官心理减压器、案件数量调节器”,得到最高法院的赞赏,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特别报道了《诉前调解,回馈社会——记海南三亚城郊法院品牌律师工作室》一文。全年共诉前调解纠纷623件,成功调解156件,调撤成功率25.04%。

3.创新工作制度,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一是建成全省首批市、区两级社区矫正中心,技防水平显著提高。三亚市社区矫正中心设立了监控指挥室、教育培训室等功能室,监控指挥室配备互联互通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定位监控。海棠区司法局及育才生态区司法所相继建成社区矫正中心,并引进“GPS+WIFI+基站”的技防模式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做到三重保险精准定位,实现定位跟踪、实时监测。我市是全省社区矫正手机定位监管转变为电子腕带监管试点城市,第一批电子腕带已在各区投入使用,基本解决了人机分离的问题,我市社矫工作从“人防”向“人防+技防”迈出了一大步。二是多方联动,深化司法行政处罚执行一体化工作。主动加强与市城郊检察院、三亚监狱、三亚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沟通,选派4名戒毒民警参与我市社区矫正工作,推进海棠区司法局与市城郊检察院海棠湾检察室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深度衔接配合,持续深化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改革创新。三是强化在特殊时期和专项行动中的监管。结合节假日等敏感时段的安保工作,对辖区内的矫正人员特别是重点对象做到“四个一”,即走访社区了解情况一次、上门家访一次、见面谈话一次、心理疏导一次,掌握其家庭情况和现实表现,做好超前防范。在育才生态区成立青法社区矫正工作站,扎实开展社区矫正监管安全百日大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涉黑涉恶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动员,逐一谈话,走访谈心,要求签订不参与涉黑涉恶的保证书,做到“底数准、情况明、去向清”,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有的放矢当好法治“宣传员”,努力构建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和全民学法的社会氛围

1.结合特殊时间节点突出主题宣传教育。在元宵节、“三月三”、中秋节等民俗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法治民俗体育竞赛、法治书画下乡、微信摇一摇学法抢红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将仁爱孝悌、诚信重义等美德融入法律知识中,让群众在民俗节庆活动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达到了法治和德治相融合的教育效果。在国庆节走进天涯海角景区开展“法律进景区”,结合“3·8”妇女维权周、“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特殊节点,通过现场咨询、文艺汇演、宪法宣誓等形式,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国家安全法》、《禁毒法》、《宪法》等法律法规。组建了“巾帼律师服务团”开展“三八”维权周活动。在2018年的“宪法宣传周”,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举办全市宪法知识竞赛,成功承办海南省宪法知识竞赛南部赛区复赛。在全国首个“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中,组织全市律师和市政府组成人员(副处以上)向宪法集体宣誓,成功举办我市首个“司法行政开放日”活动,组织群众代表参加法院庭审观摩活动和法治竞猜沙滩竞走比赛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热潮。

2.利用“法律六进”重点抓好关键人群的普法教育。我市组织“百名领导百场讲座”,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到基层456个基层宣讲点,实现十九大专题、宪法、《民法总则》以及党章党规党纪宣传的全覆盖、无死角。深刻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抓好全市各单位贯彻实施《三亚市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当中,组织举办全市处级领导干部法治讲座,邀请专家作《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辅导。“七五”普法以来,我市选聘135名优秀干部担任全市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以“法治第一课堂”、“周一早课”、“少年模拟法庭”、“特殊成人礼,向宪法宣誓”、禁毒征文比赛、校园文艺汇演、“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趣味游戏等方式开展一系列“法律进校园”活动,至今已开展各类活动200多场次,直接参与学生人数达10000多人。我局组织律师深入企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刑法》相关法律进行解读,重点介绍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网络信贷等问题,提高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与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3.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引领打造各式各样的法治宣传名片。结合三亚的生态环境,育才生态区推出“树荫普法”,即利用老百姓农闲之余,由村委会配合驻村律师,到本村村小组树荫下等风景好又凉快的地方与村民面对面交谈,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为村民提供“菜单式”法律服务;在崖州区,我们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将法治元素融入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之中,推出“崖州民歌普法”,派出演唱小分队走村串户,寓教于乐,以此为题材拍摄的“崖州民歌唱宪法”和“人民的法宝”2部微视频获得司法部评选的优秀普法微视频,在全省获奖的6部作品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天涯区南海社区,结合当地疍民打渔的生活习惯开发出“疍家渔歌普法”,当地文艺团将法治元素穿插在《我们是疍家人》、《织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等特色歌舞表演当中,引人入胜。

4.提升群众获得感促进基层社会自治。以全市149个村(社区)法律顾问为触角,以他们“送法下乡”、“百名律师百场法治讲座”为载体,切实发挥好村(社区)法律顾问担任基层的法律知识宣传员、法律事务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援助特派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的“五大员”角色作用,通过指导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提升基层自治水准,推动以自治聚民心、以法治警民心、以德治润民心。2018年,天涯区儋州村社区被评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天涯区金鸡岭社区、西岛社区和海棠区北山村被推荐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我市首个宪法主题公园——三亚滨河法治公园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今年建成向公众开放。

三、存在问题

一是我市司法行政缺乏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还有待加强,现有法律服务团队业务水平和能力还达不到自贸区(港)建设的要求;二是我局现有人员编制数量与司法行政工作需求日趋失衡,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工作的开展;三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当前互联互通、高效服务的需要。

四、2019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9年,我局致力于打造成为“大三亚”经济圈司法行政工作的展示窗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11.5”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法治规范、引导、服务和保障的作用,认真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努力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和三亚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是围绕中心精准提供与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服务。探索实行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国(境)外、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谋划设立三亚仲裁委员会,探索建立国际商事争议多元化解决模式,推动本地传统公证服务向新型公证服务转型。

二是强化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支持律师参与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立法协商;鼓励律师事务所参与立法程序,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完善优质的制度供给;推动我市党政机构公职律师和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进一步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地方重大经济活动及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

三是坚持为民办实事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村法律顾问“1+1+1”机制作用,发扬创新“枫桥经验”三亚样板,优化升级旅游纠纷化解机制,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法治宣传媒介,服务大局助力“平安三亚”建设。

五是驰而不息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探索资源整合打造司法行政“智慧中枢”,强化与公检法等政法系统的纵向贯通和横向协同,融合安防系统和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达到信息共享。

六是落实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举措,做好重组司法行政机构的改革工作,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打造一支适应自贸区(港)建设需求的司法行政过硬队伍,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提供司法行政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此件主动公开)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人民政府网??中文域名:三亚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35 ??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