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

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驻村“博士书记”杨小锋念好产业经带民取“真金

【字体: 打印打印
2021-03-01 08:29:28 三亚传媒融媒体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小锋驻村4年,“家”安在村委会,泡面是日常“料理”……抢抓一切时间扶贫

驻村“博士书记”杨小锋念好产业经带民取“真金”

2月28日,载誉归来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小锋。本报记者袁永东摄

杨小锋(右)到村民苏仁清苦瓜地里提供技术指导。本报记者李学仕摄

2月25日,从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锋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面对这份荣誉,杨小锋难掩激动:“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心情无法形容。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也属于海南所有的扶贫干部。”

主动请缨

小村庄来了“博士书记”

今年44岁的杨小锋,具有农业博士学位,是陕西省蓝田县人,从农村走出来的他,深知农产品对农民的意义。2006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他从2000多公里之外的蓝田县,一路向南,扎根“南繁”,一干就是十几年。

脚下的泥土,便是勋章。2018年初,杨小锋瞒着家人,主动请缨,前往育才那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用自己的初心、使命、党性和担当在那受村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用足迹留下了浓厚的一笔。4年来,那受村产业四处开花,科技助农的种子在这里发芽,村民的传统思想被松绑;4年来,那受村的贫困户脱贫了、群众致富了,那受村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灯更明了,村民的腰包鼓了。

那受村是一个总人口2371人的黎族苗族聚居村庄,全村共有524户237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32户544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群众脱贫意愿不强,有的党员态度散漫,不少扶贫干部望而却步,在别人眼里是“烫手山芋”,杨小锋却认为这里是践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最好战场。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驻村的日子,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吃住问题,为了方便工作,杨小锋干脆把“家”安在了村委会;泡面是杨小锋的常备食品,开水冲泡下去,用筷子搅拌几下,“呼呼呼”地大口吃起来——由于忙着村里的扶贫工作,时常走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为了节省时间,杨小锋往往以泡面解决肚子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自驻村以后,杨小锋花费大半年时间走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的生活生产情况。“背水一战的攻坚,就从这里开始。”杨小锋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至关重要。那受村的产业发展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以种植槟榔、橡胶及茄子、豇豆、青瓜等传统冬季瓜菜为主。“光发展这些产业还不行,还要多点‘开花’。”杨小锋说,村中耕地面积不多,而林地面积广阔,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发展多元化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真心帮扶

激活农户致富“密码”

二月的育才生态区,清风送爽,产业结硕果。得知杨小锋获得表彰后,村民们都很开心,村民苏真军说:“这是对我们书记工作的肯定。”

苏真军之所以开心,是因为杨小锋到来之后,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这里主要种植山兰稻等传统作物,大家吃饱饭都难,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今年38岁的苏真军说,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结束打工生涯,回乡学农技、种瓜菜。杨小锋驻村工作后,把先进的农技推广到山区,那受村村民种植的冬季瓜菜上市早、品质好,受到市场欢迎,苏真军得到了实惠。在杨小锋的引导和帮助下,除了冬种瓜菜,苏真军还种了槟榔树和芒果树,近几年也进入收获期,多份收入让他家于2016年顺利摘掉穷帽子。2017年,他家装修老房;2018年,安装了两台空调;2019年初,买了一辆皮卡车;2019年底,参加政府举办的技术培训,学会了开农机,又花11.5万元买了一台旋耕机。多项收入,让苏真军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时下,正是那受村冬季瓜菜上市的好时节,青翠欲滴的青瓜、豇豆及饱满的茄子在阳光下生长,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采摘、装箱、装车……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村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价格越好,产量越高,我们的积极性越高。”村民苏江宏说。

种植冬季瓜菜是那受村发展多元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这几年来,在杨小锋的带领下,那受村整体推进“五带一自”扶贫模式,积极发展畜禽养殖、蜜蜂养殖、热作果蔬种植、食用菌种植、南药种植等产业,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扶贫产业体系,不断探索多元化产业扶贫发展方式,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小康梦”。

注入科技

产业发展带来大增收

“今天的帮扶是为了明天的自强,因此必须‘授之以渔’,教会贫困群众相信科技、学习科技、用好科技,确保他们稳定增收、不走弯路、不会返贫。”杨小锋认为,科技兴农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关键环节,用好科技方能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驻村期间,杨小锋坚持系统思维,为产业的发展谋篇布局。针对产业基础薄弱、种养结构失衡、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他制定那受村产业帮扶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协调“短——中——长”三项产业滚动发展。以点带面,从脱贫意愿较强的村民苏祥海入手,传授新技术、种上新品种,让苏祥海当年的青瓜产值达到7万多元。

实现良种良技良土相得益彰,筑牢科技扶贫根基。驻村这几年,杨小锋始终为扶贫产业插上科技翅膀,根据那受贫困户种植需求,坚持为贫困户选用青瓜、豇豆良种970亩,每亩产值近2万元。建立千亩优质稻示范基地,推动了扩种增养和农民增收。指导建设了热带生态经济型豇豆彩色平顶网棚栽培示范基地,实现蓟马防效达70%以上,斑潜蝇防效达95%以上。与露地相比,用药减少70%以上,产量增加60%以上,节水50%以上。

此外,他率先推行全生物降解地膜1500亩,覆盖那受村委会全部建档立卡户和那阳村小组全体村民。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吊蔓绳可在一定时间内分解成水和二氧化氮,无需清理,在土壤中自然消失,对土壤和环境没有任何危害,避免残膜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农田废弃物零排放的基础上在全村开展土壤改良,实现良种、良技、良土相得益彰,筑牢长效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这几年,杨小锋还从品种、种植、环保、培训、品牌、销售六个方面,对那受村扶贫产业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系统改造,以科技为基、创新为魂,推动产业升级振兴,鼓起群众的腰包。

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各大阵线齐发力,拔掉穷根。在4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杨小锋用实实在在的创新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落实到位。据统计,那受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覆盖率达100%,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5836.32元增加到2020年18666.57元,增长219.8%,全部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经过这几年的扶贫,我意识到乡村要发展,一定要做产业,聚焦产业振兴,做到产业聚人、产业留人,才能实现人才兴旺。”杨小锋说,他将带着这份荣誉,不断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提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重要论述,继续践行“老乡靠土地,关键看科技”,在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