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

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三亚脱贫户子女的幸福生活

【字体: 打印打印
2020-10-19 08:29:42 三亚传媒融媒体

三亚脱贫户子女的幸福生活

编者按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三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三亚日报记者近日走进脱贫户家中,了解脱贫户子女的幸福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育才生态区抱安村脱贫户女儿吉芬:初中新生迎“新生”

吉芬在学习。见习记者李学仕摄

“爸爸和妈妈去保国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10月18日下午,在倾盆大雨中,记者来到了育才生态区抱安村吉芬的家。打开房门,一位女孩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见到来人,她看了看,低声回答。眼前的女孩正是小吉芬。

吉芬是育才生态区抱安村脱贫户吉昌洚的二女儿,她曾多次出现在本报的报道中。11年前,1岁的小吉芬不慎被开水烫伤右脚,困窘的家境一直没能攒够医疗费治疗,导致她的右脚长成畸形;2年前,经过三亚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各界向小吉芬伸出援手,在各界关爱和支持下,她的右脚动了手术,实现了“奔跑梦”。

吉昌洚一家共5口人,人多地少,家里种了一些橡胶和槟榔树,数量少,加之每年市场行情有起有落,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2014年吉昌洚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脱贫。自从女儿吉芬逐渐康复,吉昌洚的压力小了,发展生产动力更足了,现在除了发展槟榔、橡胶产业,他还跑运输,实现多项收入,努力将生活过好。

“学校的伙食还不错,每周回家一次,可以帮爸爸妈妈做点家务。”今年,12岁的小吉芬从光彩小学步入了育才中学。以前,女儿在村里教学点上完一、二年级,在光彩小学读三、四年级,吉昌洚每周五骑摩托车去学校接女儿回家,周日再送女儿去学校住校。现在,吉芬到育才中学上学,路途远了,但吉昌洚还坚持用摩托车送她到保国,再从保国坐大巴车到学校。

“同学变多了,校园变宽了,课程变多了,宿舍也从八人间变成了六人间。”说起初中生活,小吉芬有了兴趣,她告诉记者,虽然课程变多了也变难了,但是也学到了很多,和同学们在宿舍也相处得很好。这一点,在记者送她到学校宿舍时也得到了印证。“阿芬,你来啦。”当天下午,育才连续降雨,跟随着小吉芬,记者来到了她的学校,打开宿舍门,同学们开心地跟她打招呼,周末分别了2天后的“阔别重逢”,孩子们显得十分开心,在嬉闹中,小吉芬的脸上也露出腼腆的笑容……

(记者张慧膑)

海棠区南田居脱贫户女儿李玉秀:努力学习创造美好未来

李玉秀(右一)、李玉洋在写作业。记者洪光越摄

“别老看电视,该写作业啦!”10月18日,记者来到海棠区南田居黎场分场大村队李桂丰家,看到他正督促他的孩子,言语里充满了关爱。李桂丰和妻子林晓荣育有一女一子,大的是女儿,名叫李玉秀,小的叫李玉洋。

2014年,超强台风“海鸥”吹倒了李桂丰的家,林晓荣被砸断9根肋骨,落下残疾。因意外之灾,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在2016年被列为南田农场(现南田居)农垦城镇户籍贫困户。经海棠区有关部门和爱心企业的帮扶,2017年12月,他们一家实现脱贫。

还是贫困户时,李桂丰和妻子经常往医院跑,根本无暇照顾两个孩子,只能交给家里的亲戚。“孩子们原本就内向,家里遭遇意外后,他们就更加‘安静’了。”李桂丰说,为了让孩子们对生活有信心,他拼了命照料妻子,后来妻子身体出现好转,孩子们脸上才露出笑容。

尽管日子过得很吃力,但对孩子的教育,李桂丰一点也不含糊。今年12岁的李玉秀就读于海棠区进士中学,因前期学习拖了后腿,导致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为了让女儿提高成绩,学会网购的林晓荣便在网上购买了大量学习资料,希望女儿取得长足进步。

李桂丰告诉记者,遭遇意外让这个家庭的奔小康之路变得曲折,如今他们一家把希望寄托于两个孩子身上。今年暑假,在区农业农村局的协调下,李玉洋去“阳光补习班”补课,回来后语文成绩提高一大截。“现在所有的拼音知识我都掌握了。”10岁的李玉洋说。

(记者洪光越)

天涯区台楼村脱贫户儿子林泽伟:“家门口”创业生活美滋滋

林泽伟(左二)和家人在一起。记者黄世烽摄

10月17日,恰逢我国第七个“扶贫日”。当天下午3时许,天不停地下着雨,记者沿着新修的柏油路进山,采访天涯区台楼村脱贫户林亚用的大儿子林泽伟。

“现在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也不再外出打工奔波了。”趁着雨歇时间,现年22岁的林泽伟准备骑上电动车,载着老婆到家附近的山坡上放羊。林泽伟说,他全家都很感恩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使他在家能踏实创业,生活越来越好。

2014年,林亚用一家因小孩上学、缺乏技术等原因被政府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年底,林亚用通过政府发放的20只“扶贫黑山羊”,在家前面30多米处搭建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羊圈,在技术人员的多方指导下,开始与羊为伴的生活。2016年这一年,林亚用一家以逾16000元的销售黑山羊收入,光荣地摘掉了“贫困帽”。

到了2017年,政府帮扶的20只羊变成了40只。当年,林亚用按照一斤40元的市场价卖了5只羊,赚了4000多元。一直在外面打工的林泽伟为了实现父亲提出“全家合力脱贫奔小康”的愿望,毅然放弃在原单位当主管的工作,回到家乡与父亲共同创业。

近3年时间,勤劳的林亚用、林泽伟父子从养羊,发展到养鸽子、养猪、种植菠萝蜜、槟榔树等多个产业。近两年来,除了家里添置各种家电外,他们还买了一辆小货车。

去年起,颇有商业头脑的林泽伟又动员父亲,投入6万元搞起了出租饭桌的行当。“我家现有130套桌椅,出租一套一次收入12元,现在已收回超过一半的本钱。”林泽伟笑着说。

“从去年10月1日到今年9月底,林亚用一家通过养殖、种植,加上政府发放的生态补偿金、老人养老金等,总收入达到了155029元。”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天涯区台楼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陈海波告诉记者,林亚用是台楼村有名的“脱贫之星”,还上过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访谈节目。

“以前家里收入低,人穷志短。现在日子过好了,我们精神头更足了。”林泽伟说。

(记者黄世烽)

吉阳区罗蓬村脱贫户儿媳李美玲: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会越过越好

李美玲在给家禽喂食。记者杨洋摄

10月18日,走进吉阳区罗蓬村委会草蓬小组,脱贫户李石栾正在家中喂鸡,她的儿媳妇李美玲正忙得团团转。提起李美玲,李石栾一个劲地夸。

“我以前和村里的贫困户一样,过得很艰辛。”李美玲婆婆李石栾告诉记者,丈夫因病去世,她一个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回忆起曾经的日子,眼晴不禁泛红。她指着房子,话锋一转,“现在住进政府帮助修缮的房屋,做饭用燃气,出门坐公交,日子越过越好。”

“这200只小脚鸡是政府送的,除了每天喂食,小鸡饿了吃虫子,渴了喝山泉水,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有机鸡’。”李美玲告诉记者,养殖家禽是夫妻俩共同决定的,去年养了200多只鸡,基本上都卖完了,市场销路很好。

“在困难面前,我决不能低头,别看我瘦小,干起活来可是一把好手。”李美玲说,只要勤劳肯干,生活一定会好起来,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

“除了养殖业,我还竞聘上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2300元收入。”李美玲说。

致富不仅要手脚勤快,关键还得脑子活。

一次,她在市区看到有人摆摊卖鸡蛋汉堡,人来人往生意很好。她一琢磨,“面粉和鸡蛋搭配,食材营养、做法简单,如果到罗蓬村卖一定很受欢迎。”

于是,她站在摊位旁“偷师学艺”,回家后买来器具和食材仔细琢磨,一家人都是她的“食客”,尝味道、提意见,经过几次调整配料后,终于做出酥香可口的鸡蛋汉堡。

“做生意,得选地段。”颇有经商头脑的李美玲在罗蓬小学对门租了一间铺面,租金每月400元。罗蓬小学开课后,生意很火爆。她的汉堡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第一次摆摊,半小时就卖了50多个,3元钱一个汉堡,全部“抢光”。一个月收入有5000元左右,刨去租金、材料成本,可以净赚2000多元。

“等孩子大点,我打算到大学门口摆摊卖鸡蛋汉堡,那里人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瞅着这两年村里的发展变化,数着摆摊挣来的钱,李美玲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喜悦。她说,她和丈夫努力挣钱供孩子上学,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都能考上好大学,未来有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的选择。

(记者杨洋)

育才生态区马亮村脱贫户儿子董晓俊:空气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董晓俊(右一)、董家俊在家中读书。见习记者李学仕摄

“现在槟榔价格好,要好好管理,才能有钱赚……”10月18日12时,在育才生态区马亮村,脱贫户董亚明刚从山上的槟榔基地回来,妻子董秋燕做好了可口的饭菜,两个儿子坐在饭桌上等着开饭。尽管下了瓢泼大雨,但是一家人在饭桌上有说有笑,空气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一边吃饭,董亚明一边和记者聊着天。相较眼前的日子,提起过去,董亚明觉得有些心酸。以前,因为缺土地、缺资金、缺技术,本来就没有什么收入,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有个感冒头痛,还要花掉一笔钱,让贫困的家庭更加苦不堪言。“干什么都没有劲,只能干着急。”

2014年,董亚明一家被纳入贫困户,扶贫政策不仅为他们送来了产业,送来了资金,送来了技术,也送来了好生活。“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儿子上学每年也有补助,看病就医有报销,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有了政策的帮扶,董亚明一家的干劲更足了,积极种植槟榔、冬季瓜菜,把产业搞起来,并在2016年实现脱贫。2018年,妻子董秋燕还在村里的公益岗位担任保洁员,一个月有固定工资1800元,为家庭增加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现在,产业有收入,妻子很贤惠,儿子很懂事,让脱贫后的董亚明很欣慰。“爸爸妈妈很辛苦,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找到好工作,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董亚明16岁的大儿子董晓俊在饭后主动帮父母收拾了碗筷。目前他在三亚技师学院上一年级,学习烹饪,在学校一学到新的菜品,他回家就做给父母尝尝;13岁的小儿子董家俊今年在育才中学上初一,虽然年纪小,但也是父母的好帮手,平时主动承担起拖地、扫地的活。

宽敞的客厅、大屏的电视机、丰富可口的饭菜……脱贫后的日子“丰衣足食”。谈到对将来的生活的期望,董亚明说:“将会好好管理槟榔产业,把日子越过越好,希望儿子读书成才,成为有用的人。”

(记者张慧膑)

崖州区抱古村脱贫户女儿高月莹: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高家成夫妇展示获得的荣誉证书。记者符吉茂摄

“上班必须穿马甲、佩戴安全帽”“龙门架吊笼内严禁载人,钢筋调直区域不能随意穿行”……半年前,崖州区抱古村脱贫户高家成在崖州区政府的组织下,参加了三亚市崖州区第一批建筑类科目学徒培训班。

曾经靠打零工、种瓜菜收入维持生计的高家成如今已顺利结业并成功上岗就业,吃上了“技术饭”,收入比此前翻了几番。她的妻子唐超梅也被评为2020年度三亚市“转移就业脱贫之星”。

“现在我们夫妻都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子女也有书读,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高家成说,在奔小康路上,他信心十足。

高家成因教育、因缺土地致贫,2013年底被纳入建档立卡户,而后,经过政府的帮扶,他的子女享受教育补贴,建房还得到了政府3万元的扶持。2014年,高家成成功实现脱贫。

不能“等靠要”,脱贫后如何实现致富?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高家成。今年4月份,三亚市崖州区第一批建筑类科目学徒培训班开班,高家成成为了第一批培训班的“幸运儿”。通过培训,高家成掌握了建筑施工技能,并顺利在一家建筑公司从事建筑类工作。

“现在有了稳定工作,一年能赚六七万元,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高家成说,以前种植冬季瓜菜,收入不稳定,价格好的时候年收入有两三万元,价格不好能保本就不错了,非常感谢政府提供这么好的平台。高家成表示,今后,他会再学习、再深造,利用所学知识在新的岗位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高家成的帮扶责任人杜付堂说,高家成为人踏实肯干,有上进心,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一技之长”,吃上了“技术饭”,有了稳定的收入。疫情期间,高家成还主动请缨,投身战“疫”一线,参与乡村道路管控、对过往人员耐心劝返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在政府的帮扶下,我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安居乐业,我也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工作。”高家成的女儿高月莹说,明年6月份,本科毕业后,她打算回海南工作,积极回报社会,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符吉茂)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