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

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进行时

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多元化产业扶贫

【字体: 打印打印
2020-10-09 08:40:23 三亚传媒融媒体

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多元化产业扶贫——

产业“多点开花” 群众“钱袋”鼓起


那受村黄金蜜柚扶贫产业基地务工人员苏祥海在查看蜜柚长势。见习记者李学仕摄

一垄垄百香果迎着清风摇曳肆意绽放着绿意;一颗颗压实了枝头的硕大柚子金黄惹人;一朵朵蘑菇在橡胶林下“吐露”着芬芳,辛勤劳作的村民在挥舞银锄……近日,记者走进育才生态区那受村,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扑面而来。

这几年来,那受村整体推进“五带一自”扶贫模式,打造畜禽养殖、蜜蜂养殖、热作果蔬种植、食用菌种植、黎苗药种植等产业,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扶贫产业体系,不断探索多元化产业扶贫发展方式,为群众拓宽致富门路,扶贫产业多点“开花”,让群众“钱袋子”鼓起,稳稳托起群众“小康梦”。

种植业

种植柚子、百香果,引领产业“蝶变”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走进那受村黄金蜜柚产业扶贫基地,满眼可见柚子挂满了枝头,建档立卡户苏祥海正忙着查看柚子虫害,汗水顺着帽檐滑落,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引进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这片30亩黄金蜜柚产业扶贫基地,是那受村输血造血,拓宽产业致富路的一个途径。2018年9月,在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锋的带领下,那受村致富带头人苏正荣从福建漳州引进新品种黄金蜜柚,通过“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带动苏其文、苏祥海等5名建档立卡户就近就业。

“在基地里务工,每天有160元-170元的收入,等有了收成还能分红……”手上的锄头不停,苏祥海对这片扶贫产业能开出的“致富花”信心满满。他的这份信心源自看好产业的发展前景,在今年9月中旬的扶贫消费大集市上,首批黄金蜜柚一亮相,便被抢购一空,这让大家看到了黄金蜜柚的大好“钱”景。

“10元一个柚子,不到一上午就卖出了400多斤。”杨小锋说,本来只是试卖,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按照一亩地种植30株蜜柚,一亩产200斤,一个两斤重左右,一年一亩地产值至少6万元。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多产业开花,才能鼓起农户的“钱袋子”。2018年,育才生态区投入66万元建起15亩百香果基地,采用“党支部+党员+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百香果种植,高薪聘用积极主动到百香果基地务工学技术的贫困户,点亮了建档立卡户的致富路。

绿树环绕、花果飘香……在那会村和那受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一派丰收喜人的好景象,一个个绿油油的百香果迎风摇曳,成为脱贫户“致富金果”。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月可领到3000多元。”谈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种植百香果时,建档立卡户苏其文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过去,苏其文家仅种植两亩水稻,年收入不到千元,加上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自从村里发展百香果扶贫产业,他便加入百香果合作社,每月进账3000元,年底还有分红、地租收入,加上他近两年发展养殖业,年收入近5万元。

“深入挖掘那受村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等特色产业,栽下百香果这棵‘摇钱树’才能让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杨小锋说,那受村还与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建立起“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科研单位+企业+基地”模式的百香果种植基地20亩,带动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的建档立卡户稳定增收。

养殖业

发展特色养殖业,拓宽致富新门路

“跟着书记干,日子不会差。”这是那受村村民的一句口头禅,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型专家,杨小锋更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专长,为村民增收开路。自驻村以来,除了带领村民发展多种种植产业,还帮扶发展养殖业,多条腿走路,助力致富奔小康。

“在养猪基地里务工,不仅有固定的工资,还有分红。”脱贫户高福明正在育才那受宏泽荣生猪养殖扶贫产业基地给猪喂食。以前,他只愿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活,在那受村致富带头人苏江宏的带动下,他不仅入股养猪合作社,还和妻子苏秀丽到合作社里务工,两人每个月共有6000多元的固定工资,还有分红,日子有了新的盼头。

向产业要效益,致力产业扶贫“新富路”。在村委会的积极协助下,苏江宏还自掏腰包20多万元在村里办起养猪基地——育才那受宏泽荣生猪养殖扶贫产业基地。按照“党支部+党员+贫困户+基地”的模式,该基地以帮扶“巩固提升户”发展养殖项目,增加经济收入为目标,带动24名贫困户脱贫。

这一边,养猪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那一边,助村民致富的养鸡场发展如火如荼。2018年,在帮扶责任人的帮扶下,那受村村民陈坤亮利用自家100多亩芒果地成立养鸡合作社,发展养鸡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建档立卡户加入。“我主要负责捡拾鸡蛋和喂鸡,工作很轻松,每月工资2500元,增加了家里经济收入。”在合作社养鸡场打工的林亚桂说。

发展林下南药经济、发动村民在百香果基地养鹅、建设那受竹鼠养殖示范基地、村级光伏产业发展……在助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那受村通过“输血”“造血”,拓宽产业致富路,多元化产业扶贫犹如星火燎原,收益增长肉眼可见,脱贫户“钱袋子”越来越鼓,干劲越来越足。

(记者张慧膑)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