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政策>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专栏>政策文件>市政府文件
  • 标    题:三亚市人民政府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印发《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 索 引 号:00823240-4/2021-02985
  •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气象;
  • 发文机关:三亚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2021-12-13
  • 发文字号:三府〔2021〕427号
  • 发布日期:2021-12-22
  • 主 题 词:
  • 文件状态:有效;
  • 效力说明:

三亚市人民政府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印发《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1-12-22 10:24:10

三亚市人民政府

三亚市人民政府

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印发《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三亚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推进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气发〔2021〕106号)《海南省人民政府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意见》(琼府〔2021〕27号),加快推动三亚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按照三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勇当排头兵,打造新标杆的工作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服务人民福祉,紧紧围绕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海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三亚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三亚打造充满活力魅力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开放创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宜居宜业的民生幸福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三亚国家气候观象台均衡发展,基本具备天空地基相结合的立体化、协同化观测能力;区域自动气象站平均空间分辨率小于6公里;海洋、旅游、生态、农业、水文等专业气象观测能力明显增强;预报预警时空分辨率更高,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时间更长;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全省领先的重大活动保障、滨海旅游、南繁育种、水库调度服务示范区,气象现代化综合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任务

(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修订《三亚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印发《三亚市气象灾害防御指南》,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联合会商、联动预警、数据共享机制,落实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制度,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重大气象灾害停工停课停业、危险地区人员提前转移机制,推进决策气象服务体系化发展。推进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社区(村)网格员一体化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各部门和基层网格治理。

2.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立足三亚智慧韧性城市建设需求,在城市重点区域、重要场所补充完善、升级改造现有气象观测网,加密山区自动气象观测站,形成布局合理的气象防灾监测系统,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推进分灾种、分区域、分级别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业务,增大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时间,延长预见期。开展大尺度灾害天气过程递进式滚动预报预警服务,围绕“灾前、临灾、灾中、灾后”关键时间节点,建立健全三亚“7+31631”气象服务模式。(“7+31631”气象服务模式:针对大尺度灾害天气过程,开展递进式滚动预报预警服务,提前7天预测影响趋势,提前3天定量预报过程风雨,提前1天预报风雨落区和影响时段,提前6小时定位高风险区及进入临灾精细化预警状态,提前3小时发布分区预警和风险提示,提前1小时发布精细的定量预报。)

3.提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水平。升级改造三亚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推进预警信息发布业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制度,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处置、核实和反馈机制。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建立全媒体融合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参与的气象灾害信息传播体系,优化突发灾害性天气定点定向预警和靶向发布策略,确保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到村到户到责任人。

4.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开展三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数据库,绘制精细到乡镇的气象防灾减灾区划地图。强化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构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气象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和致灾阈值,多部门联合发布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重大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影响预报预警。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提升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市级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推进三亚气象科普基地建设,打造“气象科普亲子游”“气象防灾校园行”等气象科普品牌,健全气象科普宣传教育体系。

(二)提升专业专项气象服务能力

5.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能力。编制《三亚海岸带海洋气象观测网建设方案》,依托港口码头、海岛、海上平台、船舶、浮标等拓展气象监测范围,完善气象与海事、景区、港航、科技等部门观测资料共享,建成三亚滨海气象服务平台,开展三亚沿岸20km海区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业务,提高三亚港口、岛礁、航线、渔场专项气象服务水平。

6.提升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水平。建立三亚重大活动移动观测业务,分析第六届亚沙会、国际电影节、滨海及海上运动等重大国事、国际赛事关键活动区域重点活动时段天气变化规律,优化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机制,完善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业务体系,提升重大活动、国际性会展节庆及大型体育赛事等户外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7.提升旅游消费行业气象服务水平。围绕三亚旅游产品创新工程,构建邮轮游艇、体育文化、滨海休闲、雨林康养、美食夜市等主题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强化对滨海景区、主题公园、游艇码头、星级酒店、体育园区等新兴旅游目的地的气象服务,打造个性化气象服务品牌,提升全域旅游气象服务能力。

8.增大热带高效农业气象服务供给。围绕三亚现代农业园区,分阶段推进覆盖南繁基地、主体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基地的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网。开展农田小气候分析,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乡村气象防灾减灾。优化大三亚热带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发展南繁种业和玫瑰种植气象服务技术,开展特色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助力南繁硅谷和美丽乡村建设。

9.开展水库安全度汛及蓄水调度服务。针对三亚大中型水库安全度汛及蓄水调度服务需求,推进水库流域水文气象观测,发展水库专项服务技术,提供全市水库的专项气象服务,建成水库面雨量预报预警系统,完善三亚水库专项服务机制,提升水库气象服务水平,精准、科学辅助水库防汛调度安全和蓄水保水安全。

10.提升交通出行气象服务能力。围绕大三亚公路、凤凰机场、海上交通巴士码头等,构建不同领域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发展交通气象保障服务技术,提升交通运行和公共出行气象服务能力;联合三亚空管部门开展低空飞行、飞机起降等气象条件分析,提升滨海景区低空飞行旅游项目、通用机场飞机起降气象服务能力。

(三)增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水平

11.提升生态环境气象服务能力。推进生态气象站、负氧离子站建设,强化气象与生态环保部门数据共享和联合研发机制,加强生态环境气象监测。开展森林火险预报预警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气象保障能力建设,打造三亚气候康养气候品牌,争创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国家气候标志,推进区域性可行性论证,积极为海绵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和城市规划提供气象服务,推进太阳能、风能资源详查成果应用,为近海风电、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气象服务,助力低碳城市发展。

12.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加强市政府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体制;优化火箭人影作业站点布局,新增烟条作业点建设,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质量与技术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水、改善生态环境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率和科技水平。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期间增雨火箭弹存放规范化建设,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安全防控。

(四)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13.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依托三亚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升级现有气象观测设备、弥补地面观测盲区,拓展垂直气象观测能力,发展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开展智能协同观测试验能力建设,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采集支撑环境、数据质量控制能力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观测精密、功能明确的综合立体观测体系;优化气象信息网络架构,构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体系,形成业务系统“云+端”发展新格局。加强三亚局地小气候、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灾害风险预警技术攻关,研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指标,强化预报预警产品检验,建立重大气象服务过程复盘总结制度,围绕需求调整服务业务布局,发展精细化预报技术+行业影响的服务技术体系,支撑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与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发展。

14.提升业务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聚焦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目标,凝练关键技术,集中资源,协同攻关。依托国家气候观象台,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企业等融入气象科技发展,以项目为纽带,重点提升资料分析、短临预报、精细化特色服务技术研发机制。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强化气象交流与合作,构建业务科研深度融合、开放协同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

15.加强人才队伍支撑能力建设。实施气象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围绕核心业务与气象服务技术短板,以研究型业务带头人和青年技术骨干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观测信息采集分析与大三亚气象服务两支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关键领域急需专业人才。以创新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方式为关键,发挥特色党建团队在气象预报预警、应急保障、特色服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为高质量气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重点工程

(一)国家气候观象台探测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三亚国家气候观象台“一站多址”的建设方案,升级六道岭综合探测中心垂直气象探测设备,开展近地层气象要素梯度观测,拓展气候系统多圈层观测。开展针对探测目标的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地面自动站的协同观测业务;加密山区和滨海地面站网建设,促进自动气象站平均空间距离提升到6公里;健全农业、交通、旅游、水文等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建成三亚海岸线海洋气象观测网、育才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基地、移动应急气象保障平台、大气科学探测试验平台,完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数据共享应用和科学管理水平。

(二)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气象保障工程

优化升级“三亚智慧气候服务平台”“三亚智能天气预警平台”,构建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的智能预报业务体系,发展精细网格预报技术,发展精细到社区(乡镇)的分类突发性、极端灾害天气监测预警业务,发展面向三亚特色行业影响的气候服务业务,发展多领域融合的影响预报与风险预警业务,建立现代化气象灾害预警检验评估业务。建设新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管理平台。推进气象风险管理和气象科普品牌建设,建成全省优秀的气象科普示范基地。

(三)特色行业专项气象服务保障示范工程

选择第六届亚沙会场馆,大隆、水源池-福万、赤田水库,隆平高科水稻育种基地,三亚情人湾游艇活动密集区、西岛航线及景区,建设特色行业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开发精细化专项气象服务平台,构建与行业深度融合的应用服务产品,完善行业气象服务体系,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开展定制化专业气象服务,建成重大活动、水库调度、南繁种业、邮轮游艇、滨海旅游等特色行业专项气象服务示范区,形成可推广的专业气象服务经验与规范,应用于海洋牧场、气候康养、临港工业、航空运输等其他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拓展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特色行业气象服务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优化工作机制

深化市政府与海南省气象局的合作,各有关部门以及各区政府要将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纳入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统筹实施。气象、应急管理、水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联动防御机制,建立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联合会商制度,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二)强化政策保障

各区政府要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列入城镇总体建设规划,依法保护气象台站的观(探)测环境;要将气象人才纳入市人才保障机制,落实相应人才政策待遇。进一步完善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保障机制,按规定将发展气象事业所需经费统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三)强化项目支撑

各有关部门要推进气象发展重点工程与地方重点项目有效衔接,适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项目统筹规划,推动相关部门重点工程共建共享共用,保障气象重点工程项目协调推进。

(四)强化监督考核

市政府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强化督促指导,确保气象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将气象领域相关执法事项纳入各区综合执法范围和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气象防灾减灾事项纳入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体系。组织做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