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政策>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专栏>政策文件>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标    题: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印发《三亚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 索 引 号:00823240-4/2022-03004
  • 主题分类:民政、扶贫、救灾;
  • 发文机关: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2-01-04
  • 发文字号:三府办〔2022〕2号
  • 发布日期:2022-01-14
  • 主 题 词:
  • 文件状态:有效;
  • 效力说明: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印发《三亚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2-01-14 16:47:09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印发《三亚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三亚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三亚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修订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海南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三亚市境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

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由省级启动Ⅰ、Ⅱ级响应,发生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由市级启动Ⅲ、Ⅳ级响应。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层级响应。按照灾害级别,实行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当地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及时有效地做好应对工作。省级层面负责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市级层面负责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1.5 险情和灾情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按危害程度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1.6 三亚市地质灾害概况

1.6.1 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

(1)育才生态区马亮村委会那艾村有滑坡存在。

(2)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委会那阳小组有崩塌存在。

(3)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委会那受村有滑坡存在。

(4)育才生态区抱安村委会抱文三村有滑坡存在。

(5)海棠区龙楼岭1#滑坡、2#滑坡

1#滑坡发育于龙楼岭西北向坡面,花岗岩风化层较厚,地形坡度较大,加上破坏山坡体上原有植被,种植芒果林,改变了原始地形地貌,致使边坡体下移,形成滑坡。每逢强降雨,滑坡体均有不同程度变形,滑坡后缘、边界裂缝均有不同程度加宽、加深,对滑坡前缘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较大威胁;2#滑坡发育于龙楼岭北稍偏东坡面,花岗岩风化层较厚,地形坡度较大。该滑坡体东部坡面上是海棠区政府投资的公墓项目,西部坡面破坏山坡体上原有植被,种植芒果林。滑坡后缘、边界裂缝发育,且已基本贯通,在降雨作用下会引发小规模滑坡,对滑坡前缘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较大威胁。

(6)天涯区抱前村委会上头村

该处坡顶种植槟榔树,坡面形态为阶梯形,为二级台阶,坡面裸露,土质松散,下伏基岩为三叠纪花岗岩,部分基岩经雨水不断冲刷表层土体后外露。土体松散有利于降雨入渗,地表水的入渗极可能发生崩塌,稳定性较差。

(7)天涯区水蛟村委会茅村

该处崩塌体是由于前期村民建房削坡引发,坡面裸露,土质疏松,坡脚处有崩塌堆积物。坡体受降水冲刷作用,局部出现小规模崩塌,边坡稳定性较差,在强降雨及台风影响下,可能出现边坡失稳,进而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8)天涯区抱前村干沟一组有滑坡存在。

(9)天涯区过岭村岭角小组有滑坡存在。

(10)天涯区南海社区有滑坡存在。

1.6.2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依据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情况,综合考虑不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大小、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的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全市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和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三个区,其中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为446.74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23.33%;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面积为1070.42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55.9%;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面积为397.84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20.77%。

1.6.2.1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为境内南部沿海地区及吉阳区中南部区域,面积为446.74平方公里。该区大部分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区内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房地产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对环境改造和破坏程度较大。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海岸与河流沿岸村庄、房地产、旅游景区、居民点周边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1.6.2.2 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该区主要包括育才生态区、天涯区、崖州区及吉阳区中北部等地区,面积为1070.42平方公里。该区大部分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区内地形起伏,村民建房、修路等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对环境改造和破坏程度较大。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居民点周边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1.6.2.3 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三亚市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总面积为397.84平方公里,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程度,结合三亚市地质灾害防治需求,又将一般防治区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区,分别为海棠区洪李村—响水队亚区(Ⅲ1)、吉阳区荔枝沟—崖州区光头岭亚区(Ⅲ2)。

(1)海棠区洪李村-响水队亚区(Ⅲ1)

该区为境内东北部海棠区洪李村至响水队区域,面积为142.02平方公里。该区大部分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村民建房、修路以及房地产建设等。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居民点周边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2)吉阳区荔枝沟—崖州区光头岭亚区(Ⅲ2)

该区为境内中南部吉阳区荔枝沟至崖州区光头岭一带,面积为255.82平方公里。该区大部分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对环境改造和破坏程度较小。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居民点周边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1.6.3 重点防范期

台风、暴雨是多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每年6月—11月。

2 应急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实行应急部门联动、应急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和会商咨询。

按照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市人民政府设立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领导全市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抢险救灾工作,组织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其机构组成如下:

总指挥长:分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副市长

副指挥长:分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副秘书长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武警三亚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海南电网公司三亚供电局、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公路管理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

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任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管领导和市应急管理局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市应急管理局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2.2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责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指挥下,负责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工作;指导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做好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消防救援支队、武警三亚支队组织救援队伍参加抢险救灾;向省委、省政府报送相关信息、情况;完成国家相关指挥机构和省委、省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

2.3 应急联动部门职责

市应急管理局:在市指挥部领导下牵头协调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灾区救助工作,协助灾区有关部门做好避险和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工作,妥善安排避险和受灾群众的生活;负责衔接武警三亚支队和协调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抢险救灾;负责提供地质灾害所需的地震资料信息,对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地震趋势进行监测预测;负责组织指导灾情核查、损失评估、救灾捐赠工作;加强对救灾款物分配、发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负责险情灾情的汇总、信息发布和协调做好各部门应急处置工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技术支撑工作。分析研判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地质灾害的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建议;负责组织调查、核实和收集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发生的时间、位置、规模、潜在的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提供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技术进行应急监测,实时掌握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随时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市指挥部;负责汇总、整理各级、各部门地质灾害工作进展和总结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及要求进行报送。

市消防救援支队:协助灾区人民政府疏散受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

武警三亚支队:负责组织所属部队参加抢险救灾行动,配合公安机关维护当地社会秩序,保卫重要目标。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采取有效措施,指导灾区政府开展灾区房屋建筑、管辖的基础设施建设抢修和恢复,消除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隐患。

市水务局: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隐患,保护供水设施免遭损毁;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水、水利等设施,保障正常运行。负责水情和汛情的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和水利设施安全的防御。

海南电网公司三亚供电局: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隐患,保护所辖供电设施免遭损毁;组织抢修所辖受损毁供电设施,保障正常运行。

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旅游设施的保护、排险、修复工作,协助市指挥部做好旅游和文化设施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市教育局:负责组织修复受损毁校舍或应急调配教学资源,妥善解决灾区学生的就学问题,协助市指挥部做好校舍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市林业局:当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发生时,协助市指挥部做好所辖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受损林草资源的调查、评估、统计及恢复工作;负责生态脆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生态修复;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做好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占用林草地有关工作。

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负责组织协调工信企业受损情况调查、评估、统计和恢复重建工作。

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所需的气象资料信息,对灾区的气象条件进行监测预报、预警。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灾区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和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紧急调用,做好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根据需要对灾区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救灾物资食品安全监管。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监测工作,防止动物疫情发生。

市公安局:负责协助灾区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蓄意扩大化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违法活动;协调、指导灾区公安机关维持灾区秩序,确保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迅速疏导交通,必要时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市交通运输局: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路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道路畅通;及时组织抢修损毁的公路交通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公路管理局: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道路畅通;及时组织抢修损毁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交通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负责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应急指挥信息通信畅通。

市民政局:负责协助市减灾委员会搭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协调服务和信息导向平台;督导各区(育才生态区)将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纳入临时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粮食和煤、气、油、电等应急物资供应工作;负责协调指导重大救灾项目的前期推进、资金争取和监督管理。

市委宣传部:根据市指挥部要求,协助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负责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和宣传报道等工作。科学引导新闻媒体正面报道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及时传达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无私帮助和深切关怀,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及时高效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舆论环境。

市财政局: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筹集和落实市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补助资金。

3 地质灾害预警、接警和处警

3.1 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和标准

根据《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试行)》(T/CAGHP039-2018),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由弱到强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分别表示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小(蓝色)、风险较大(黄色)、风险大(橙色)和风险很大(红色)。预警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影响程度和防治措施等。

3.2 地质灾害预警行动

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由同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与气象部门会商,按现行业务规范发布。

全市各级指挥部办公室对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对可能达到Ⅳ级以上(含)的,及时报告相应指挥部,视情启动应急响应,统一协调部署,提出预警措施和应对方案并通报相关成员单位。

(1)当预警等级为Ⅰ级(红色预警)时,相关部门和群测群防组织要严密防范,随时准备启动相应应急响应。一旦发现地质灾害临灾征兆,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并协助组织疏散受灾害威胁人员,转移重要财产,将有关重要信息快速报告省指挥部办公室。

(2)当预警等级为Ⅱ级(橙色预警)时,相关部门和群测群防组织要加密防范,做好启动相应应急准备;及时告知受灾害威胁人员注意防范。

(3)当预警等级为Ⅲ级(黄色预警)时,相关部门和群测群防组织要严密防范,做好启动相应应急响应准备;及时告知受灾害威胁人员注意防范。

(4)当预警等级为Ⅳ级(蓝色预警)时,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小,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启动应急值守工作,相关部门和群测群防组织要注意查看隐患点变化情况。

(5)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后,预报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解除相应预警等级,并向社会发布。

(6)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漏报,局部地区出现持续大雨或暴雨天气时,相关部门和群测群防组织应及时告知受灾害威胁对象,提请其注意防范;当发现险情征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并协助组织疏散受灾害威胁人员,转移重要财产,将有关重要信息快速报告市指挥部办公室。

3.3 地质灾害接警和处警

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分别设立接警中心,并公布接警电话。

任何公民和组织均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等各种形式向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报告地质灾害信息。各监测单位或监测人员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时,应第一时间报告区政府(育才生态区)。

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接到发生地质灾害报警信息后,应迅速组织进行处置,并将情况报告市指挥部办公室。市指挥部办公室接警后,应初步核实险情和灾情,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并报告市指挥部。必要时,市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赶赴事发地,进一步查明情况,指导协助事发地人民政府妥善处置。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按照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级别,根据各级指挥部办公室建议,相应的指挥长或指挥长授权启动应急响应。

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的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等级时,按照最高预警等级启动应急响应。

4.2 应急响应行动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分为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Ⅰ级)、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Ⅱ级)、中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Ⅲ级)和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Ⅳ级)四个响应等级。

4.2.1 Ⅰ级响应、Ⅱ级响应

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市指挥部报告省指挥部分别启动Ⅰ级响应、Ⅱ级响应。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地方政府应当迅速做好前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转移群众,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指挥部具体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帮助指导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和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4.2.2 Ⅲ级响应、Ⅳ级响应

出现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市指挥部启动Ⅲ级响应、Ⅳ级响应。

各级人民政府指挥部及其他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做好具体应急处置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将险情和灾情报告省指挥部,必要时请求省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和救援队伍支援。灾后,市指挥部将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报告报省指挥部备案。

4.3 地质灾害快报

4.3.1 初报

根据应急管理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2020年2月)并结合我市行政管理实际,区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在地质灾害发生(或发现险情)后2小时内将情况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地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报告已采取和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对地质灾害灾情的报告,还应包括死亡、失踪和受伤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在接到区级报告后,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在2小时内审核、汇总数据,向省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对于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死亡失踪以及敏感灾害信息、可能引发重大以上突发事件的信息、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事件,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在地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同时上报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部。接到应急管理部要求核实信息的指令,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应及时反馈情况。对具体情况暂不清楚的,应先报告事件概要情况,随后组织调查反馈详细情况。原则上,电话反馈应在接到指令后30分钟内完场,书面反馈(包括传真、微信、短信等方式)应在接到指令后1小时内完成。

4.3.2 续报

在(险)灾情稳定前,全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24小时零报告制度是指在地质灾害发展过程中,全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每24小时须上报一次(险)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动态,即使数据没有变化也须上报,直至应急响应结束。

4.3.3 核报

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时,待灾情稳定后,全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并逐级上报。区应急管理部门应在5日内将经核定的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数据(含乡镇数据)向市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市应急管理部门接到区级报告后,应在3日内审核、汇总数据,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向省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4.4 应急安全防护

地质灾害发生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做好日常的应急安全防护,根据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及时疏散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尽量避开灾害可能影响和波及的区域,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5 指挥与协调

预案启动后,按照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指挥部按职责统一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指挥,必要时设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4.6 新闻发布

全市各级指挥部要按照国家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的应急预案和省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的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情况、灾害损失情况、救援情况等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

4.7 应急结束

地质灾害的险情灾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应急处置工作完成、灾区人民生活及学校秩序得到恢复后,市人民政府视情及时解除险情灾情应急响应,开放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并报省级指挥部备案。

4.8 灾后调查评估

中型、小型地质灾害由市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灾后调查评估,对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灾害发生原因、灾情损失与影响、灾前预警处置、应急救援救助、突发情况应对、防灾减灾能力等进行调查评估,从灾种、发生区域、致灾程度等方面对比分析历史相似案例灾害应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整个灾害过程期间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客观界定灾害性质,对相关部门履职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整改提升的对策措施建议。编制调查评估报告,调查评估报告经市政府同意后发布,并报省指挥部备案。

4.9 灾后重建

地质灾害应对工作结束后,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做好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工作,并根据灾害损失实际,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根据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报告,由市指挥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专家按照各自职责,提出灾区重建规划、选址、地质灾害防治等建议,交区人民政府参考使用。

5 应急保障

5.1 应急队伍保障

5.1.1 应急专家队伍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协调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等技术单位保障一定数量经验丰富的应急专家队伍,并负责市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队伍的日常管理,应急专家队伍须熟悉地质灾害或应急救援业务,满足地质灾害的技术支撑需要。

应急专家队伍的主要职责是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会商咨询,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对险情和灾情及其趋势进行应急评估,提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意见,为指挥部决策提出咨询意见或建议。

5.1.2 应急救援队伍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指挥部负责协调市消防救援支队,常备一定数量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满足地质灾害的专业救援需要。

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要组织对同级消防救援队伍进行地质灾害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和培训,使救援队伍具备地质灾害的先期处置能力。

5.2 应急物资、装备、通信保障

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预案要求,做好相关物资保障工作。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品、交通通讯等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加强救灾装备建设,配备专用越野车辆、无线通讯设备、信息传输工具、应急用品、抢险救灾装备等。

5.3 宣传培训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知识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应对能力。

6 应急预案管理与更新

6.1 预案管理

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各区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报市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6.2 预案演练

为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应按照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组织相关部门及抢险救灾应急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实战演练,各区的演练方案报市应急管理局备案。

6.3 预案更新

本预案将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需要,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市应急管理局适时组织进行修改和完善。

7 责任与奖惩

7.1 奖励

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致伤、致残以及死亡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7.2 责任追究

对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失职、渎职的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生命线设施:指供水、供电、粮油、排水、燃料、热力系统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8.2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解释。

8.3 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三亚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府办〔2012〕178号)同时废止。

8.4 附件


附件:地质灾害事件接报记录表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