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

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新闻>要闻联播>今日三亚

海绵化建设激活鹿城生态细胞

【字体: 打印
2019-12-11 11:41:20 海南日报

突出顶层设计、加强部门协同、整合各界力量

海绵化建设激活鹿城生态细胞


图为过去三亚主城区一个易涝点积水的情景。王海文摄


图为三亚主城区一处经过改造的易涝点。平宗摄

三亚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注重顶层设计,一以贯之地实行“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三亚海绵城市试点以全市域推广、全流程管控、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方式,通过近3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试点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

依托试点区域自然条件,三亚海绵城市以东岸湿地、丰兴隆公园等影响区域水环境的重点项目为基础,构建以内涝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提升为主的综合性海绵城市建设体系。

如今,三亚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贯穿到控规编制和管控的全过程,将试点建设任务分解到市级相关部门,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尤其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都必须进行“海绵化”建设。

顶层设计

城市建筑引入“海绵化”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做好顶层设计,三亚组织编制了《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目标为导向,明确自然本底保护和规划管控要求,指导全市域海绵建设,并编制了《三亚市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该方案科学划分、制定合理的工程体系,以问题为导向,以径流总量控制为基本手段,以水体治理和内涝整治为重要切入点,将海绵城市与黑臭水体治理等有机结合,完善区域生态环境,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生命共同体。

目前,三亚海绵城市建设已形成以试点为核心的全市域推进格局,基本实现国家到2020年20%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并向2030年80%的目标稳步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三亚不但对40个老旧小区和主城区13个易涝点进行海绵化改造,而且对新建建筑提出“海绵化”设计要求。

统筹协调

形成“六位一体”的管控体系

“海绵城市”试点的成功离不开好的体制管控,三亚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六位一体”管控体系。

——构建多元化、规范化的组织机构。三亚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从主要部门抽调专职人员组建海绵办,及时落实各项任务,解决群众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努力打好海绵攻坚战。

——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体制机制。三亚海绵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研究会议,海绵办一周一会、一报、一技术指导,一年一自检;海绵城市专项检查小组一月一督查,稳步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力度及工程质量。印发的《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全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纳入海绵建设管控,并明确各单位职责,实现长期有效。

——筹谋系统化、合理化的顶层设计。该市完成海绵总体规划、分区分类制定海绵实施路径,制定试点区域控规,构建海绵化的地块管控体系,优化系统化方案,以问题导向明确试点建设重点及工程措施。

——加强程序化、节点化的规划建设管控。三亚市政府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建立了各自业务范围内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形成从立项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层层把控。海绵办审查意见作为可研、初步设计批复的前提,海绵方案审查作为规划审批的重要内容,海绵规划验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前提等,严格确保海绵项目落地实施。

——形成本地化、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三亚陆续发布实施了10余个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文件,从规划设计、植物选型、设计参数、施工建设、运行维护、模型搭建等全方面提出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并结合监测数据、土壤渗透测试、湿地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

——实现国际化、全域化的推进模式。以试点建设辐射至全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尤其是在总部经济建设区域,该市构建东岸湿地公园及新建海绵项目,努力将三亚海绵成效和模式推上国际舞台。

因地制宜

创建有三亚特色的海绵城市

三亚作为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其城市魅力和发展根本在于三亚的生态与环境,其巨大的吸引力也在于优美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三亚围绕“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目标,努力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扩张和相对粗放式的管理,三亚城市的生态本底一度遭到严重破坏,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台风频繁,三亚市台风季节历史上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278.3毫米,存在极大的内涝风险。

为了根治逢雨必淹必堵的顽症,让三亚变得更美、更有魅力,各界携手,通力合作,着力创建具有三亚特色的海绵城市。

三亚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红树林作用,改善三亚河水环境质量。该市选择红树林公园作为试验田,探索红树林生态保护模式,如今这个公园已成为典型案例被学习和模仿。公园建立台地海绵系统自由吸纳城市雨洪,并将雨水转化为可用的淡水资源,重新恢复鱼塘湿地,营造适宜红树林生长和水鸟栖息的生态公园。公园建设为红树林生长提供水源保障,也为枯水期红树林公园的景观效果提供保障。

三亚还广泛采用本地化特色植物,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海绵工程植物选型时,充分考虑本地气候特征和耐淹、净化等功能需求,运用在渗、滞、净等不同功能的海绵设施中。东岸湿地公园建设时,水塘内种植浮水或挺水植物,在塘埂边缘搭配湿生观叶植物形成圈层种植结构,分别采用“荷花+姜花”“芡实+姜黄”“慈姑+海芋”等模式进行搭配组合,实现净化与观赏的综合价值。内湖区域内采用就地填方挖方的方式清淤,清淤后可形成大量的淤泥岛,岛上种植小叶榕,小叶榕下以鸟巢蕨分别搭配慈姑、千屈菜、梭鱼草和旱伞草,形成地被层。上下植物层搭配形成水上森林,为鸟类和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撰文/平宗)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