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

金牌娱乐,金牌娱乐平台>市情>视觉三亚

风吹稻浪满天涯

【字体: 打印打印
2024-05-23 08:04:59 三亚日报数字报

海棠区江苏南繁基地里,沉甸甸的杂交水稻稻穗低下了头。


坐落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袁隆平院士铜像。


三亚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技术人员正在运用插秧机进行插秧。


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里,村民正在收割试验田里的杂交水稻。


2023年12月30日,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项目”测产现场。


在三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水稻试验田里,南繁技术人员在稻田里记录水稻长势情况。


2024年4月25日,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来自国内各省的专家对参展的360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田间良种鉴评。


在三亚南红农场,南繁技术人员在稻田里采集样本。


袁隆平院士生前科研助手杨汉树在位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亚师部农场基地的稻田里查看水稻长势。


三亚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数台联合收割机正在金色稻田里收割水稻。


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2024年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早稻展示田。

炙热的阳光洒向大地,蔚蓝的天空下,广袤的田野里,稻株迎风摇曳,预示着丰收的喜悦,更是对未来的期望。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大批农业科研工作者如候鸟一般,每年冬春季进入海南,追着北纬18度的光和热,进行农作物的加代、繁育和制种。

三亚南繁,一片热土,见证着我国种业几十年来栉风沐雨的发展历程。

去年,三亚首次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刷新了我国热带地区杂交水稻种植新纪录。

一粒种子要经历多少风雨的磨炼,才能变成一束沉甸甸的稻穗,只有耕耘者才知道。

几十年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甜瓜大王”吴明珠等南繁科学家发扬艰苦卓绝的南繁精神,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创造了多项种业奇迹。如今,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占到全国审定新品种的70%以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禾下乘凉梦”连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命永远停留在2021年的水稻收割季,但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仍在延续传承。

当下,一批批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扎根南繁:2800余家国内外种业企业入驻崖州湾科技城;搭建起4个国家级科创平台;涉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67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设立涉农领域7个院士工作站、成立2个院士创新团队,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63名。

“南繁人”一代又一代落子生根。在希望的田野上,风吹稻浪依旧,万千耕耘者奋斗依旧。“南繁”之梦,仍在继续。

记者冯晨阳/文 袁永东 李学仕 陈聪聪 刘琪成/图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